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,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。我們應立足能源國情,錨定強國目標,以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牽引,堅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,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,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,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能源力量。
一、新時代能源發展實踐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打下堅實基礎
新時代以來特別是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年來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全國能源行業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,持之以恒推動能源轉型變革,積極推進一系列戰略性舉措和變革性實踐,相繼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,推動能源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、開創新局面。我國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,核電技術、新能源技術取得重大成果。
推動能源消費革命,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闊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,全面落實“雙碳”目標任務,積極轉變能源消費方式,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以年均約3.3%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年均超過6%的國民經濟增長。目前,我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6.4%,煤炭消費比重由2012年的68.5%下降到2023年的55.3%,我國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長的貢獻度超過40%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(GDP)能耗降幅超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,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有一半多在中國。實踐啟示我們,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,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持之以恒推動能源消費革命,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、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、空間格局,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。
圖為2024年1月24日拍攝的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云臺荒風力發電場。 人民圖片 雷勇/攝
二、深刻把握加快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特征要求
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能源事業的高質量發展,建設現代化強國離不開穩固的能源保障。我們要持續深化對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規律性認識,深刻把握新特征新要求,切實把必須堅持的原則堅持下去,把應當完善的措施完善起來,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徹底,努力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走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前列。
能源需求壓力巨大,必須堅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,以更高的標準端牢能源的飯碗。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、戰略性問題,對國家繁榮發展、人民生活改善、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,能源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目前我國能源生產總量約占世界的1/5,消費總量約占世界的1/4,而人均能源消費僅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國家平均水平的2/3左右,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,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,能源消費需求仍將剛性增長。近年來,雖然世界經濟增長乏力,但我國經濟仍然保持著中高速增長態勢,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著需求壓力巨大的挑戰。除了總量保障問題,還有峰谷調節問題,突出體現在迎峰度夏、迎峰度冬上。經濟恢復發展時期也是能源需求旺盛時期,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,能源需求仍將持續增長。扛牢安全保障重大責任,必須以更高的標準端牢能源的飯碗,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。
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加重,必須堅持創新驅動、自立自強,以更大的力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。人類社會發展至今,經歷了從薪柴到煤炭、從煤炭到油氣的兩次能源轉型,相應催生了以蒸汽機、內燃機為動力標志的兩次工業革命,推動社會生產力實現新跨越、人類文明實現新飛躍。當前,全球能源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重構全球能源版圖,能源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。在新一輪創新大潮面前,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科技創新步伐,通過能源革命推動產業革命,是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、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。目前,我國能源科技實力在世界創新舞臺上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話語權和影響力已今非昔比,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需要進一步補齊。推動科技創新既是補短板強弱項、提高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戰略舉措,也是轉方式調結構、推動發展轉型變革的必然選擇。必須堅持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,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,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,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,切實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,努力為創新大潮奔流涌動延續源頭活水,為事業發展長治久安再造大國重器。
三、扎實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和任務落實
統籌新能源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,全力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。堅持規劃先行,加強頂層設計,搞好統籌兼顧,確保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協同推進。要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關系,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,加快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建設,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,積極穩妥推進水電、核電等重大工程實施,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穩定。要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,研究編制“十五五”能源規劃,統籌謀劃中長期能源電力優化布局,扎實做好迎峰度夏、度冬電力供需平衡預警和能源保障,促進區域之間、時段之間能源生產消費協調平衡。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,推動中長期、現貨和輔助服務市場銜接,完善電力中長期交易機制,有序擴大電力現貨市場規模。提高新能源、跨省跨區送電等優先發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比例,促進跨省跨區交易與省內市場有效銜接。
圖為2024年1月9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庫山村,正在并網發電的10MW/80MWh二氧化碳儲能示范系統項目。 人民圖片 王玉實/攝
大力推動能源技術革命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,加強能源科技自主創新,提升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。實施能源領域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,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、儲能、氫能、智能電網等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示范。開展第四批能源領域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和評定,推進關鍵技術推廣應用。加強新型低碳煤電技術創新,積極探索低碳發電技術。加強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跟蹤評價,促進新型儲能多元化發展。健全能源科技創新體系,完善依托能源工程推進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,促進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數字化智能化等試點示范。實施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。
扎實推進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,努力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變革。適應能源轉型需要,著眼“雙碳”目標任務,努力推動高質量躍升發展,夯實國家新能源發展和安全根基。繼續推動風電光伏發電體系快速發展,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、陸上和海上并重,加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,積極穩妥推動海上風電開發建設,編制全國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規劃,開展“千鄉萬村馭風行動”、“千家萬戶沐光行動”。抓緊建設新型電力系統,加快特高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創新應用,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,開展配電網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,研究提升電力智能調度水平,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、配置和調控能力。選取部分縣鄉地區開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推廣活動。
引用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pGRQHB2ZNfiNwvbpahJb2g。上述內容如有違規,請及時聯系我方進行刪除。聯系方式:028-62750576。